我院李士成副研究员团队在自然保护地管护成效评价方面取得进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20 阅读量: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石。它主要是通过限制或禁止人类活动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科学测度自然保护地设立以来其内部人类活动的时空变化,可以直接反映管护工作是否有效。我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李士成副研究员及其团队在Land等SSCI期刊发表了文章,介绍了祁连山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在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扰动方面的管护成效,该项研究对于保护区管护措施的优化,保护地体系管护成效的评价,乃至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对区域及国家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甘肃、青海两个片区,总面积为345.53万hm2。因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务院于1988年将甘肃片区正式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将整个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四个功能区(图1)。

图1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位置及其功能分区

作者采用人类足迹模型,结合祁连山区实际情况,选取人口密度、土地利用、道路修建、夜间灯光4类主导人类活动因子,量化其对生态系统的扰动,测度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人类足迹,从保护区内外和功能区两个维度来评价其管护成效。

研究结果表明:

(1)祁连山保护区内部和外部人类足迹的差值越来越大,表明保护区虽然没有改变内部人类足迹整体增加的趋势,但减缓了其增加速率,具有一定的管护成效(图2)。

(2)就空间格局而言,对人类活动管护效果较好的区域主要是保护区中间北侧的生态工程区,而对保护区两端的保护效果较差(图3)。

(3)保护区的管护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活动的增加,但道路修建、采矿以及兴建水电设施等活动仍然呈增加趋势。未及时勘界立标和管控措施不到位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增加的潜在原因。

图2祁连山自然保护区1980—2020年内外人类足迹对比

图3祁连山自然保护区1980—2020年内外的人类足迹空间分布

本研究以人类足迹为指标,从保护区内外和功能区两个维度评价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成立至2020年在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扰动方面的作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部分缓解了其内部人类活动的增加,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道路修建和采矿等活动的限制。未来在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的过程中,要及时勘界立标、严格保护,并合理划分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亦不能因为生态保护而导致周边居民返贫。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1971245)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CUGDCJJ202223)的支持。

论文和数据集信息:

Li SC*, Su S, Liu YX, Zhou XW, Luo QX, Paudel B. 2022. Effectiveness of the Qili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China in Reducing Human Impacts. Land, 11: 1071. https://doi.org/10.3390/land11071071

Tan LY, Guo GC, Li SC*. 2022. The Sanjiangyuan Nature Reserve Is Partially Effective in Mitigating Human Pressures. Land, 11.https://doi.org/10.3390/land11010043

Tan LY, Li SC, Guo GC (2022): Human Footprint dataset for Sanjiangyuan Area of China. PANGAEA.https://doi.org/10.1594/PANGAEA.946838 (数据集)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      邮编:430074     网站:www.gzmsslaw.com ©2024 版权所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中国)App Store  

Baidu
sogou